2008年11月,在紐約召開的外國關系理事會上,IBM提出了“智慧地球” 這一理念,進而引發了智慧城市建設的熱潮。
歐盟于2006年發起了歐洲Living Lab組織,它采用新的工具和方法、先進的信息和通訊技術來調動方方面面的“集體的智慧和創造力”,為解決社會問題提供機會。該組織還發起了歐洲智慧城市網絡。Living Lab完全是以用戶為中心,借助開放創新空間的打造幫助居民利用信息技術和移動應用服務提升生活質量,使人的需求在其間得到最大的尊重和滿足。
2009年,迪比克市與IBM合作,建立美國第一個智慧城市。利用物聯網技術,在一個有六萬居民的社區里將各種城市公用資源(水、電、油、氣、交通、公共服務等等)連接起來,監測、分析和整合各種數據以做出智能化的響應,更好的服務市民。迪比克市的第一步是向所有住戶和商鋪安裝數控水電計量器,其中包含低流量傳感器技術,防止水電泄漏造成的浪費。同時搭建綜合監測平臺,及時對數據進行分析、整合和展示,使整個城市對資源的使用情況一目了然。更重要的是,迪比克市向個人和企業公布這些信息,使他們對自己的耗能有更清晰認識,對可持續發展有更多的責任感。
韓國以網絡為基礎,打造綠色、數字化、無縫移動連接的生態、智慧型城市。通過整合公共通訊平臺,以及無處不在的網絡接入,消費者可以方便的開展遠程教育、醫療、辦理稅務,還能實現家庭建筑能耗的智能化監控等。
新加坡2006年啟動“智慧國2015”計劃,通過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積極應用,將新加坡建設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國際化城市。在電子政務、服務民生及泛在互聯方面,新加坡成績引人注目。其中智能交通系統通過各種傳感數據、運營信息及豐富的用戶交互體驗,為市民出行提供實時、適當的交通信息。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比特和原子研究中心發起的Fab Lab(微觀裝配實驗室)基于從個人通訊到個人計算再到個人制造的社會技術發展脈絡,試圖構建以用戶為中心、面向應用的用戶創新制造環境,使人們即使在自己的家中也可隨心所欲的設計和制造他們想象中的產品,巴塞羅那等城市從Fab Lab到Fab City的實踐則從另外一個視角解讀了智慧城市以人為本可持續創新的內涵。
歐洲的智慧城市更多關注信息通信技術在城市生態環境、交通、醫療、智能建筑等民生領域的作用,希望借助知識共享和低碳戰略來實現減排目標,推動城市低碳、綠色、可持續發展,投資建設智慧城市,發展低碳住宅、智能交通、智能電網,提升能源效率,應對氣候變化,建設綠色智慧城市。

新聞中心
2008年11月,在紐約召開的外國關系理事會上,IBM提出了“智慧地球” 這一理念
上一個 :
"充電樁+智慧燈桿"的現狀與未來
下一個 :
智慧城市形成的具體因素是什么?
上一個 :
"充電樁+智慧燈桿"的現狀與未來
下一個 :
智慧城市形成的具體因素是什么?

掃一掃,關注我們公眾號
公司介紹
企業簡介
資質證書
解決方案
智慧路燈方案
智慧系統方案
生態合作方案
產品中心
智慧路燈
智慧合桿
智慧產品
智慧景觀燈
服務支持
市政工程
景觀工程
智慧景區
智慧園區